峨嵋洞碑石文化村
與過去共存的特殊方法
- 評分
無評分
- 查詢 11,599
- 心得 0
峨嵋洞碑石文化村與甘川文化村隔著一條公路相對而望。
這裡是山腹道路文藝復興時期遊客絡繹不絕的山村之一。
在6.25戰爭中,難民們只背著家當就踏上漫無目的的逃難路。對於大量湧向釜山站的難民,公務員遞過來的小紙條上寫著一個簡短的地址。
“峨嵋洞山19號”,這是今後他們要紮根生活的地方,這就是峨嵋洞碑石文化村的起源 。
這裡是山腹道路文藝復興時期遊客絡繹不絕的山村之一。
在6.25戰爭中,難民們只背著家當就踏上漫無目的的逃難路。對於大量湧向釜山站的難民,公務員遞過來的小紙條上寫著一個簡短的地址。
“峨嵋洞山19號”,這是今後他們要紮根生活的地方,這就是峨嵋洞碑石文化村的起源 。
曾是日本人公墓的峨嵋洞山坡一帶在解放後就一直被擱置了下來,直到後來逃難到釜山的人們在這里安頓,才逐漸變成了居住地。在沒有絲毫建築材料的年代,人們只能在墓地上擺放木板,以碑石和石供桌為材料建造了房屋。居然在墓地上蓋房子,如果是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當時連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的情況下,墳墓又算什麼呢?就算是只有一根能擋風的柱子,都要比戰場好得多。據說,在建造房子時拾到的遺骨經過祭祀後供奉在了附近的寺廟裡,也算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給予了一定的禮遇。
在峨嵋洞一帶的台階或圍牆上,隨處可見當時難民們使用過的碑石。有棱有角的石供桌或碑石被做成了陡峭的台階和墊腳石,也用做部分房屋的基石和護牆。在低矮的牆壁之間不難找到保留了日本傳統家族標徽的碑石。
每條胡同里懷抱著碑石的房屋,帶著傷痛走進人們的心靈,在內心深處佔據一席之地。任誰都無可奈何的歷史痕跡,當直面其深度時,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在尋找碑石的過程中見到的胡同壁畫勾起人們儿時的記憶,透過胡同之間看到的豁然開朗的景觀吸引著遊客駐足。可謂是活人與亡私人共存的村莊。
過去延伸為現在,現在記錄著過去。背著包袱一路向南,跟隨逃難隊伍走過的路程,在石碑文化村留下了艱辛的生活痕跡,而我們正在重走這條路。誰的人生不珍貴呢?每時每刻都為生活竭盡全力的人們留下了驚奇、神秘和美麗的一生 。
來到峨嵋洞碑石文化村,適合靜靜漫步其中,了解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可以在現場感受到未曾了解過的釜山歷史。碑石文化村不同於釜山的任何老城區景點,是一個有著無法言語的特別體驗的地方。
來到峨嵋洞碑石文化村,適合靜靜漫步其中,了解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可以在現場感受到未曾了解過的釜山歷史。碑石文化村不同於釜山的任何老城區景點,是一個有著無法言語的特別體驗的地方。
旅遊貼心提醒
推薦同時參觀附近的峨嵋文化學習館和觀景台。
週末還運營村莊解說項目。
旁邊的村莊就是甘川文化村 !
週末還運營村莊解說項目。
旁邊的村莊就是甘川文化村 !
旅遊禮節
景點有居民居住,參觀時請保持安靜 。
相關旅行
地址
釜山廣域市西區峨嵋路49公休日
全年無休營業日及時間
全年使用費
免費交通資訊
都市鐵路 從1號線土城站8號出口步行15分鐘
居民區小巴士 乘坐沙下區1-1 西區2居民區小巴士,在山上教會(碑石文化村)站下車
停車 峨嵋谷公營停車場備註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