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明會催促歲月的流逝,然而這裡的時間卻似乎流逝得很慢。破舊的小屋密密麻麻地緊挨在一起,一條窄胡同橫貫其中。別具一格的風景刺激著人們的複古情懷,然而,當你知道這裡的故事後,就無法再沉浸在復古情懷裡。向牛岩洞牛幕村出發。
這裡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為了掠奪韓牛而設立的根據地。離釜山港東邊的港口——東港最近,日本在這裡設立牛舍和檢疫所,將韓牛大規模地轉移到了日本。光復後,從日本歸來的同胞們和韓國戰爭中的無數難民居住在空置出的牛岩洞牛舍,牛幕村也就此誕生。因為與人口相比,空間遠遠不足,所以在牛舍之間也密密麻麻地建滿了棚屋。
畜舍通風口矗立在頂棚上。雖然能看見用石板擴建的痕跡,但從木頭材料依然可以看出是以前建造的舊牛舍。據說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有數十個牛舍,但現在僅殘留了部分痕跡。
牛幕村的胡同很窄,連能不能同時並排通過兩個成年人都不好說,其結構像迷宮一樣交錯。前後相望的房屋雖然已不見從前牛舍的原形,但古老的屋簷、窗櫺和地上凸起的下水道蓋子依然原封不動地保留了掠奪和逃難的痛苦印記。儘管過去如此艱難,現在的牛幕村里卻充滿了歡聲笑語,蝴蝶翩翩飛舞。
在沾染歲月痕蹟的胡同里見到了色彩清新的可愛壁畫。牛幕村在保留過去面貌的同時,正在努力改善居住環境。五顏六色的壁畫為籠罩著荒涼氣息的胡同帶來了溫馨。
這裡也是最早製作出釜山的代表性飲食之一小麥麵的地方。在咸興賣冷面的老奶奶逃難到這裡,在好不容易安身後繼續做起賣冷面和小麥麵的生意,這就是釜山小麥麵的鼻祖。即使不看招牌上寫的“since1919”,胡同市場的氛圍也會告訴你這裡是小麥麵的起源地。
在東港天主教堂的屋頂上,一座巨大的耶穌像張開雙臂矗立著,這裡也是牛幕村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地方。雖然作為釜山港大橋的美麗夜景景點而聞名,但其中蘊含的為了牛幕村居民們獻身的天主教堂的歷史更加讓人感動。韓國戰爭結束後,從帳篷天主教堂開始,在60多年的歲月裡,東港天主教堂始終如一地陪伴在艱苦的牛岩洞居民們的身邊,成為他們溫馨的休憩處。
最開始走進胡同時,產生神奇、親切的感覺,然而走出胡同時,就會記住韓國的悲痛歷史並將其珍藏在心中,這裡就是牛岩洞牛幕村。